*
Knowledge
水族知識
水族知識 認識熱帶魚 熊貓短鯛 Apistogramma nijsseni KULLANDER,1979
2010/10/29 熊貓短鯛 Apistogramma nijsseni KULLANDER,1979
文字:王忠敬
 
由於2002年印加鸚鵡(Apistogramma sp.〝Inka〞)和黃金霸王(Apistogramma sp.〝Harlekin〞)的相繼發表,使得隸屬於熊貓家族(Nijsseni Group)中的南美短鯛成為近年來的大熱門。然而說到熊貓家族,就不能不提到該族群中的代表魚種---熊貓短鯛(Apistogramma nijsseni)。
 
熊貓短鯛(Panda Dwarf Cichlid)是唯一以母魚特徵來作為俗稱的短鯛;之所以有這樣的名稱,完全是由於母魚的眼下、身體中央和尾柄上三處斗大的黑色斑點,與鮮黃的體色形成強烈對比,彷彿熊貓般逗趣可愛而得名;不過在公魚的身上卻無法發現有這樣的特色存在。熊貓短鯛具有較為厚實的體型、寬大的口器、短樸的背鰭型態和標準的圓形尾鰭;但最令人驚豔的,是鑲在公魚尾鰭外緣的橘紅色邊框,和身上如霓虹般的紫藍色澤。
 
 
熊貓短鯛主要分布在秘魯的烏卡雅莉河中游的Jenaro Herrera附近,當地的水質非常軟(<1°dGH ),pH在4.5~5.5之間,水溫則約為27℃。筆者從多次進口的野生熊貓短鯛中發現一個現象,那就是公母比例的懸殊:在同一袋熊貓短鯛當中,母魚的數量通常遠多於公魚。不知是否在原生環境中就有性別比例的問題,或是國外貿易商在包裝時有所蹊蹺;不過有趣的是德國學者Dr. Römer早在1989年時,就曾以熊貓短鯛為實驗對象,發表了一篇水溫及酸鹼度對短鯛孵化的性別影響論文註一:
Dr. Römer在相同水質條件下,數次繁殖熊貓短鯛。實驗結果發現在水溫20~23℃的孵化條件下,所孵化出來的熊貓短鯛全部都是母魚;在23.1~25℃時,有18%的比例是公魚;在25.1~27℃時,產生57%的公魚;在27.1~29℃時,則有82%的公魚;在29.1~32℃所繁殖出來的子代,則100%全是公魚。這些數據顯示,在水溫27℃時進行孵化時所得到的公母比,會是較為平均的,而pH值對孵化時所造成的影響,則遠低於水溫的影響力。這篇論文也對歐洲的許多玩家及短鯛繁殖場造成深遠的影響。